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独立创业,对卜晓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让她真正松弛下来。未曾经历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一悖论。
网上曾有一个帖子,说“社会上混的好的人多有松弛感,都是大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卜晓云看了哑然失笑,前半句她除了理解“债多不压身”,其他在她看来简直就是“扯”。
后半句有人在下面跟帖“对你来讲是泰山的东西,对大佬来说,就是个小土坡”,再入一网友问,“怎样才能把山变成小土坡”。看到这里,卜晓云忍俊不禁,跟了个贴:“多埋几次,就够了。”
名校管理学博士方远,是打心眼里佩服她处乱不惊的。
卜晓云说的“埋”,是来自他者的恶意。这恐怕是“创业八十八坑”带给她最痛彻心扉的体验。
“钱的问题,用钱的方式解决。”卜晓云是坚信这一点的。她常常困住的地方,是“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这个世界有很多钱,就看给不给你。”是卜晓云的口头禅,是她在困难中的格局和相信。但这,是会被某些人视作傲慢的。
“我觉得如何面对恶意,才是我这几年创业最难的课题,而不是所谓的战略啊、业务啊还有团队啊,还有营收。”
这几句话一出,便让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方远感兴趣,同时觉得她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卜晓云的遇事不怕事,外加她“容得下”,让她成为方远“血包”似的选择,成为低谷的他能量的供养者。
坦白地说,方远是有些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如果没有供养者,自恋型人格障碍就像快要溺水的人,没有氧气不能活。而卜晓云在亲密关系中极易成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选择,因为她具有成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氧气”的潜在条件:
1)乐于助人,喜欢帮助别人,总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能给予付出,善解人意。
2)理想主义,相信真善美,对外界环境及人,容易简单理想化。
3)对美好事物会有深刻的感受和感动,对音乐,艺术能有共鸣,容易被故事里面悲催人物的命运所打动。
4)遇见事情或问题容易反思自己,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很少拒绝别人。
5)边界感较弱。在强势的人或事物面前容易妥协,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修改自己的原则。
6)成长缺乏安全,抱持的环境。
7)对有自信有能力的人,会有崇拜之情,愿意别人拿主意,自己当追随者。
卜晓云都中,难怪她会被自恋型人格障碍利用。第五条说不上十分符合,她是有边界感的,但她不喜欢说。边界感强,会在长期交往中感受不舒服,最终会离开,但有可能在关系中反复。如果自我价值高,边界感差,将会与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处于长期寄生剥削利用关系。
美好善良的人,之所以会成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目标,是因为自恋者会通过“看见”潜在目标内心的小孩的需求来实现控制。
在第一个阶段,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会镜像放大潜在目标的优点,会给你提供一个童话世界。这个阶段猛烈,短促,会突破正常相处的一般规律和界限。如果目标对象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沉浸在童话世界里,边界感不强,容易被自恋者突破底线,缺乏安全和爱,容易被自恋者诱惑,容易被悲催的人事物感染,容易对自恋者的卖惨所打动,所以自恋者在锁定目标时,一个善良天真的,相信真善美的小女孩就被勾画出来了,那么你的“需要”就被看见了。和你的所有相处姿态,其实是在和你内心的小女孩相处。
第二个阶段,开始贬低。目标对象喜欢自我反思,愿意承担责任,不会说“不”,没有质疑。所以自恋者会通过gaslight进行驯养,直到你正好能给予他们想要的为止。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自恋者训练目标对象的“读心术”。因为目标对象善解人意,能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所以自恋者会期盼主动猜他们要什么,“你明白我的意思”,“你知道我不喜欢这样”,时间长了,目标者只能为自恋者提供一切恰好是他们想要的,到此“供养者”就驯养完成:请接受你比我差的事实,按我的意思走,并且不要说“不”。
第三阶段,抛弃。在这个阶段,如果极度缺乏安全感和爱的目标对象,会像抓紧稻草一样抓住自恋者,“我乖了,是不是就不会走”。这种内心像极了儿时犯了错误,被家长惩罚时候的心态。自恋者会变本加厉,冷暴力升级,近一步践踏和打压目标对象的自尊。
有人愿意索取,有人愿意给予;有人愿意推卸责任,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有人从不反省,没有任何同理心,有人经常反思自己,同情心爆棚;有人明明缺乏爱的能力,只靠欺骗装可怜博同情,有人恰恰爱心满满,愿意相信真善美;有人愿意发号施令暗示明示一大堆,有人刚好喜欢听指挥,挖空心思善解人意。
这是多么奇妙的组合啊!
当下的病人太多,能有健全的人格非常不容易。
好在卜晓云还算一个直觉强的孩子。这个世界容易在让人没有看到正确答案时,就让人看到错误答案,但直觉强的孩子,会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亲密关系中,卜晓云一直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