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历史军事 / 战国余孽 / 第二章 长平之战(2/6)

第二章 长平之战(2/6)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尤其是在廉颇和蔺相如将相交和(这词儿用的—-—)之后,赵国内部团结一致,赵国一度强盛,蔺相如和廉颇一文一武把赵国打造得如铁桶一般,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最坚实的屏障,秦国甚至在此十年间末敢攻赵。
  然而那都是以前的情况了,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
  战争一开始就对赵军很不利,秦军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士气正旺,而赵国外与诸侯交恶,内有奸臣当政,这场仗对赵国来说十分不好打。
  但是论打仗,廉颇还真没怕过谁。
  公元前263年,廉颇统率大军进入长平战区,然后由此分兵布防。
  同年七月,秦左庶长王龁(读he)开始攻赵。
  王龁,号梁盖,战国末期秦国上将,初为战神白起的锋芒所掩盖,白起死后也未有大的功绩,但是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与蒙骜、王陵交替为秦国征战,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秦国宿将了。
  初,秦军士气正高,锐不可当,很快就突破了赵军空仓岭一带的防卫体系,先后占领东鄣城、西鄣城和光狼城(今山西康营),秦军由此进入长平地区。
  王龁一不做二不休,大军长驱直进,触角深入丹水河一线,这条当初廉颇借助天然水道构筑的纵深主体防线,便为秦赵所共有,即赵军据丹水河东,秦军据丹水河西,互为屏障,隔岸对峙。
  在之前的战斗中,赵军先后损失了将近五万人,但到了这个时候,廉颇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形,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成功地将秦军牵制在长平的预设阵地前,开始了长期的坚守。
  秦赵两国近百万大军在长平地区相持了近三年,使急于求战的秦军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水河一步。
  秦国想到了换将,换将不仅仅是要换掉王龁,而且最好是将对手廉颇也换掉。
  战争好看,就在于它经常会出现戏剧性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变化无穷。
  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赵惠文王说死就死了,虽然赵惠文王没有秦昭襄王那般的雄才伟略,但起码他对廉颇能够给予充分的信任,这就足够了。而现在糟糕的是,比赵惠文王还昏庸无能的赵孝成王继位,他比他老子更不如,连起码的知人善任都做不到。
  于是,也算是秦国一代名相的范雎,在这关键时刻使出了孙子兵法中最狠毒、最龌龊的一招——反间计。
  范雎秘密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让他们散布流言。
  当时的赵孝成王年少气躁,军事知识贫乏,方一继位就急于建立功业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对廉颇死守不出,打持久战的策略大为不满,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失三城损二将,士卒伤亡惨重,又认为廉颇后发制敌的战略是不敢战,早已是忍无可忍。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谣言无中生有随风而起,像病毒般迅速传播开来,感染了民众,感染了官员,感染了赵王。
  谣言说,廉颇已不是当年的廉颇了,他老了、怯了,惧敌、惧死,不仅损兵折将、困守壁垒,还武断霸道、不听谏言,长平的赵军已军心大乱、斗志尽失,早晚都要毁在秦军的手里。
  谣言还宣扬,秦国人还是最佩服当年的马服君赵奢。
热门推荐
将门枭虎 征战天下之三国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混在皇宫假太监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我家院子可以去大明 一品布衣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重生之逆流人生 我的黄河我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