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历史军事 / 定远候班超 / 十一、东汉服饰制度简说之一(2/2)

十一、东汉服饰制度简说之一(2/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皇帝祭服上“十二章”全部使用,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各有规定,不得僭越。
  与服饰相配套的是冠冕,《后汉书·舆服志》规定,“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硃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郊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
  这种冕冠俗称“平天冠”,与秦、周时冕冠有重大区别,以后基本历代相袭。
  祭祀时百官执事者,主要冠长冠,着玄服。因汉高祖刘邦曾以竹皮为长冠,因此也被称为“高祖冠”或“刘氏冠”。其余不参与祭祀的官员,则戴常冠(注:主要是委貌冠和皮弁冠),着玄服即可。
  祭服中对女子服饰也有明确规定,本文略。
  再说朝服。
  朝会之时,皇帝主要戴通天冠。《后汉书·舆服志》记载,“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
  诸侯则戴远游冠,《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制如通天,有展筒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
  三公以下官员主要戴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鹖冠、方山冠等等。
  朝服均是深衣制的袍,《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即东汉朝服主要是衣裳相连的深衣制的袍装,东汉深衣主要是直裾。“随五时色”的朝服服色规定严谨,一年四季需与天地色彩契合,按季节色彩着朝服。具体为:春季用青色,夏季用朱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而冬季则用玄色(即黑色)。
  西汉时,深衣多为曲裾,原因是西汉的裤子无裆,需要有曲裾的遮挡。而至东汉,由于服饰的完备,男女一般着有裆裤,故不再需要繁琐的曲裾,便产生了简洁的直裾袍,曲裾因此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关于常服。
  汉明帝明定舆服制度,主要是规定祭服与朝服,东汉年代,常服则很随意,制式与前汉大约相同,但色彩则丰富得多。
  巾和帻——汉代男子裹头之物。
  巾是“谨”的意思。古人蓄发,故要以巾或帻裹头。秦国以黑巾裹头,称为黔首,黔首也是黎民百姓的代称。帻战国时兴起,开始只把鬓发包裹,不使下垂,汉代在额前加立一个帽圈,名为“颜题”,与后脑三角状耳相接,文官的冠耳长,武官的冠耳短。
  巾覆在顶上,使原来的空顶变成“屋”,后来高起部分呈介字形屋顶状的称为“介帻”,跨于介帻之上的冠体称为展筒,展筒前面装表示等级地位的梁。呈平顶状的称“平上帻”,身份高贵的可在帻上加冠。
  平上帻也有无耳的。帻的两旁下垂于两耳的缯帛名为“收”。据说王莽无发,把帻加上巾屋,将头盖住,有“王莽秃,帻施屋”的说法,这就是“屋帻”的来源。
  汉代未成年人的帻是空顶的,即未冠童子,帻无屋者。文官在进贤冠下衬介帻,武官在武冠下衬平上帻。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热门推荐
将门枭虎 征战天下之三国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混在皇宫假太监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我家院子可以去大明 一品布衣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重生之逆流人生 我的黄河我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