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都市言情 / 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 第3章 矮丰三号(2/2)

第3章 矮丰三号(2/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是不是,赵老师在西北农大呢!我们当年学过他的教材,所以才喊一声老师!”李耒给李启云讲起了赵洪璋和“矮杆三号”的故事。
  “赵老师可是咱们国家小麦育种的这個!”李耒竖起了大拇指,“他二十二岁从西北农学院毕业,三十八岁就当上了学部委员!”
  学部委员就是日后的院士,那怕是刚建国的时候,不到四十就能成为院士那也是相当了不得的。
  “赵老师最早培育的是‘碧蚂1号’,高产、还能抗麦锈病,1959年种植达9000多万亩,创造了咱们国家乃至世界上单一小麦品种年种植面积最高纪录。”
  “六十年代,赵老师又主持选育出‘丰产’1、2、3号小麦品种,其中‘丰产3号’表现突出,现在华北平原种的最多的就是这种小麦。”
  “‘矮丰3号’是赵老师七十年代培育出来的,比原来的品种产量更高,抗倒伏性能更好!”
  日后赵洪璋还会主持育成以“西农85”、“西农881”为代表小麦新品种,开创了我国北方麦区抗赤霉病育种成功的先例。
  赵洪璋主持选育的四批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9.5亿亩,增产小麦约256亿公斤,创造了四次创新,在我国小麦育种史上实属罕见。
  要说袁隆平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代表人物,那赵洪璋就是小麦界的代表。
  为啥不把赵洪璋叫小麦界的袁隆平呢?因为这个名号是他学生李振声的,算起来,赵洪璋赵老在学界的辈分比袁老还要高一辈呢。
  “哦,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主席还给他发过全国劳动模范的表彰,这应该是知识分子里面的第一个劳动模范!”李启云想起了报纸上看过的信息,“这可是我们农民的大恩人,了不得啊!”
  “是啊,要是没有赵老师这样的人,我们想填饱肚子难啊!”李耒对赵洪璋、袁隆平这样的人无比尊敬。
  日后大家说起八十年代粮食增产,全国老百姓终于不用再饿肚子的时候,似乎都爱将其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然而要是没有赵洪璋、袁隆平等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培育出来的良种,没有前三十年修建的无数水利工程,没有七十年代引进的大型化肥装置……光靠农民下死力气干活儿,恐怕累死都做不到。
  “你要是能培育出来这样的良种,那我这辈子也没遗憾喽!要不你努力下考个研究生?最好是赵老师的?”李启云对自家孩子的期盼可不低。
  “这我怕是不行!不过我应该也能做点事情!”李耒想到了自己脑海中的那些资料,要是运用得当的话,也能给全国农民带来惊喜。
  说话间俩人已经走到了家跟前,李家的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杏树,另一棵也是杏树。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仙人只想躺着 工业狂魔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我可不是文盲顶流 我真没想重生啊 重生之我要冲浪 火力为王 国民法医 明克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