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架空历史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五百七十五章:风向变了(2/4)

第五百七十五章:风向变了(2/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而此时,礼部尚书刘观入见。
  刘观一入殿,行了大礼,朱棣瞪他:“可知道何事召卿来见吗?”
  刘观心里一哆嗦,一时也没办法揣摩圣意,便叩首:“臣万死。”
  朱棣不禁又好气又好笑,道:“召卿来此,只为一件事,便是督促天下学官,制定天下府县军民子弟读书事宜。”
  说罢,努努嘴,亦失哈会意,取了张安世呈上来的那章程,送至刘观的面前。
  刘观心里既狐疑,又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自己贪赃枉法的事,又被人弹劾了呢。
  当即,细细看过之后,刘观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若如此,只怕要增设学官。”
  朱棣道:“原有的学政、教谕,难道不足?”
  刘观道:“原有的学官,其实不过是和当地寥寥无几的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打交道罢了,只承担教化,却不承担教育的职责,所以完全足够。可若照着这章程来办的话,事情可就不同了,需有学官总揽事务,又需有学官负责考核,还需有学官管理教师们的钱粮,有人需负责校舍,还有……督学……此类种种,只怕单凭教谕是不足的,至少需有左右教丞,得有主簿、典吏人等。”
  他一口气,说了一箩筐,道:“不只如此,还需有不少的文吏,卑下细细论来,这学官,就要增设数倍有余,只有当地的公学……暂时可能只能设一处,可将来……却不好说,区区一个县学改成的公学,如何能够供应全县的子弟呢,何况,许多县的情况不同,有的乡里,被大江阻隔,有的,有高山为障,陛下,总不能教子弟们跋山涉水读书吧,所以,可能现今,只有一处公学,可若要真的达到章程中所言,天下军民工农子弟,尽都入学,一县之地,没有三五个,甚至七八个公学是不成的,有了公学,就必定要有学监和校长,又需有人负责学中的钱粮开支,需有人督导校风校纪,再加上教师,这……又是一大笔的人力了。”
  他侃侃而谈:“不只如此,既然县里有了公学,府里必定也得有,而这些子弟读了书,不免会有一部分人脱颖而出,想去大学堂里继续深造,那么……如何确保各大学堂与府县中的公学接洽呢?总不能,大学堂说谁合格便谁合格吧?因而……想要使这章程落实,就难免需要在朝廷,增设一处总揽大学堂和天下各处公学的衙署,以确保,公学所学的子弟,所学恰是各大学堂所需的人才,又需使各大学堂,能够确保天下公学进学的学员数额了……”
  朱棣听罢,下意识地点头,道:“礼部历来管理学官,现如今,这交给礼部,如何?”
  “啊……这……”刘观面露难色,迟疑地道:“以往礼部确实管理教化,可以往的教化并不繁重,因而,教化确实只是礼部的职责之一,可现如今,这教育成了重中之重,倘若还延用以往的办法,臣以为不妥,倒不如将这教化教育之责,从礼部之中剥离出来,另外增设一部。一方面,彰显朝廷对此的重视,而另一方面,专事专办,亦从容一些。”
  “增设一部?”朱棣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刘观。
  此时,大家都不禁对刘观有点无语了。
  其他的尚书,若是能扩充本部的职责,只怕早就喜笑颜开了,哪里有将这等好事往外推的?
  也不知道刘观是否注意到大家的神色,他面不改色地道:“不妨就再增设教育部,任命尚书、侍郎,专办此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棣听了,颇觉得有道理,于是沉吟道:“此事……朕再斟酌,不过刘卿所言,确实发自肺腑。”
  原本朝廷六部,如今却又增设了海政部和铁道部,若是再增设一个教育部,那就是九个部堂了。
热门推荐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神话版三国 黜龙 终宋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父可敌国 玄德 唐人的餐桌 家父汉高祖 北宋穿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