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架空历史 / 狠宋 / 第12节 行军无诗意(2/2)

第12节 行军无诗意(2/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岳军家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背后,是岳飞击败了附属金朝的伪齐政权,得马一万五千匹,组成骑兵一出动,岳家军的战斗力冠于其余诸军。
  这也是孟之祥佩服孟珙的一个原因:孟珙经营有术!
  绍定元年(1228年),孟珙于枣阳城西“至军西十八里”创修平虏堰,“由八叠河经渐水侧,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可溉田十万顷,确立十庄三辖,由忠顺军与民户分屯,当年收获粮食十五万石;同时命忠顺军每家养马,官府供应饲料和粮食,于是粮丰马增。
  可还是乏马,宋军作战都以步兵为主力,马军的作用是侦察敌情、袭扰敌军后方、压制敌军斥侯以及战胜时扩大战果,避免用马军与敌军马军决战,当然在需要的时候,孟珙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马军作战。
  不停地作战,忠顺军的人员、马匹死伤不少,但依旧保有骑兵的战斗力,换作其他的宋军部队,早被打残了,马军变步兵了。
  话说回头,忠顺军骑兵大队也只能一人一马,远程行军,怕马乏力,唯有下马走路,让马轻装上阵,当遇到敌人时,再翻身上马作战。
  太阳高高照耀着,军旗招展,长矛尖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行军绝不是充满诗意的,阳光热辣辣地照下来,忠顺军官兵们一个个汗流如雨,衣裤都湿透了,象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大军行动,尘埃高扬,落在他们的身上头上,汗水流淌,左一道右一道地流成沟,勾勒成大花脸西瓜皮似地。
  长途行军,官兵们又渴又累,但还是保持着严整的队形,只有脚步声踢踏作响,没有人大声说话,不敢开口,避免灰尘入嘴。
  这样的狼狈境地,步兵们看到孟之祥,都羡慕得不得了。
  孟之祥依旧一身光鲜,他没出多少汗,又穿着斗蓬,头顶帽子、脸上蒙布,自然少惹尘埃。
  他骑在马上,他带有两匹马,除了花斑马,还有一匹枣红马,这匹马跑得慢,但持久力强,与花斑马轮换,别人两条腿走路,孟之祥是四条腿行军。
  军中的等级无所不在,象他这种军使以上的骑兵军官,都有二匹马的待遇。
  换作是朝廷正规军也做不到这一点,宋军乏马,现在通过与北边的非正常贸易买马,贵且少,又或者从云贵那边的茶马小道换马,也好不了多少。
  孟之祥这都人马,只有他与孟之璋能骑二匹马,孟之璋活泼,不时在前在后的,扯上两嗓子,给官兵们鼓鼓劲儿。
  比如“小子们,加油啊!”“杀死金狗,人人来吃羊肉!”“我军必胜!”
  但士兵们闷头赶路,呆滞着眼看着这位马上不用流汗的家伙,孟之璋的水平有限,说的话干巴巴的,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让孟之祥想到了孟家军乃至于南宋诸军的一个缺陷,得有文工团啊!
  文工团来吹拉弹唱,能起到活跃气氛,增进士气的作用。
  不过,古今的思维不同,文工团成员在民间属于“伶人”,名声并不太好,军队里带伶人,是严禁的,若孟之祥敢在队伍中夹带伶人,只怕脑袋有机会搬个家!
  孟之祥想了想,默默地回想了一下,妥了之后,唱起了岳王爷的《满江红》!
  
热门推荐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神话版三国 黜龙 终宋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父可敌国 玄德 唐人的餐桌 家父汉高祖 北宋穿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