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都市言情 /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 第五章 项目没了是什么样的体验?(1/3)

第五章 项目没了是什么样的体验?(1/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影视圈的“人才发掘机制”,其实还是很粗放的——主要靠人际圈子。
  
  编剧这块,尤甚。
  
  往往就在三大专业院校的交际圈里相互交换。
  
  这行业并没有猎头抱着“业绩数据”来给项目负责人推荐合适的编剧。
  
  即便是正规点的公司,也仅仅是有个类似“供应商数据库”的合作编剧名单。
  
  举个例子,某影视公司有新项目眼看要启动了,项目负责人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圈子寻找编剧…
  
  如果项目负责人本身就是中戏毕业的话,那他所熟悉的编剧,自然是以中戏戏文系毕业的居多。
  
  竞标是不可能竞标的,文艺作品这种东西,很难量化。
  
  负责人只需要招来几个编剧团队,象征性谈谈策划思路,然后留下个报价。
  
  其余的决定权,完全就在该负责人本身了——最终很可能就是比价,只要差价不大,往往跟该负责人同为中戏毕业的编剧团队,会拿到合同。
  
  从这个角度来讲,沈旭东算是入行了,因为他是中戏戏文系的学生!
  
  这两年电视剧市场很繁荣,繁荣的要求就是剧本的出稿效率要快。4
  
  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90年以前,我们的电视剧以自给自足的形式出现在各个电视台之中。这个阶段,各个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都是以自己生产为主,数量少,样式单一,以短剧或单本剧为主。
  
  90年以后,电视剧以“电视节目交换”的形式出现在各个电视台之间,电视剧以互换的形式在各个电视台轮流播出;
  
  然后是94年,中国电视剧买卖市场开始逐步形成。首先是以电视剧随片广告或分离广告的形式出现,为电视剧制作机构提供了利益空间,带动了电视剧制作业,更多的电视台和文化公司开始参与电视剧的生产、发行;
  
  最大的变化是98年以后,电视台开始以资金的形式大量购买电视剧,带来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繁荣景象,频道的多样化以及城市台、省级台、中央台三级电视机构的形成,使得电视台对电视剧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2000年,电视总干脆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扶植国产剧,使得市场需求迅速增加,国产电视剧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中国电视剧市场进一步发展…
  
  这种前提下,动辄四五十集体量的电视剧早就不是靠一两个编剧就能完成得了的了。
  
  那么,出面接活的一般是有一定作品的成名编剧,但实际上他本人只需要把控整体质量,繁琐的案头文字工作,他也需要找大量的非知名编剧或者写手来替他完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