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都市言情 / 活在都市边缘 / 第4节(1/2)

第4节(1/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而在“借款”类,苏易是以贷方(借出方)的姓名为科目。总共有12个贷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贷方的金额越小。最小的一笔,只有三千元。而最大的一笔,是一百七十万。
  私人借款中金额最大的贷方是罗斌。共有两笔。一笔是四年前,罗斌以自己的一套住房做抵押为英业集团担保一百五十万的银行贷款。这笔贷款已经逾期三年。另一笔是一年前,罗斌个人账户转款二十万到苏易的个人账户。
  小贷公司的借款总共有两家。其中一个是月息4%(通俗的说法是4分),本金五十万;另一个的月息是5%,本金七十万。
  苏易把鼠标移到最后一个分表,科目名称是“父母”。苏易有点不敢点开,虽然他清楚地记得这个表格中的内容。闭上眼,苏易摁下了鼠标的左键。在父母处的借款,总共有六笔,共计一百一十万,最早的一笔是五年前,二十万。
  至今苏易还记得,那是春节前,苏易承建的木江市城管局的大楼装修,因为工程进度款滞后,春节前农民工的工资有二十万缺口。苏易不想找时任木江市长的李云岫,回到家里找父亲借钱。父亲二话没说,取了二十万现金交给苏易。当时英业公司的财务已经出现问题,虽然每年营收近二个亿,但利润却不到一千五百万,已经是靠借款在维持公司的经营。父亲这里最大的笔是四十万,最小的一笔是三万。
  
  “啪”苏易一巴掌拍在腿上,手掌上有两个被拍死的蚊子,看着掌上的两处喷溅状的血迹,“吃得真饱!”苏易在心里说。
  
  苏易顺着时间往前回忆。“怎么会欠这么多钱?”这个问题,不少人问过苏易,但苏易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从时间上看,大额借款应该是在英业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英业集团以后。
  在变更之前,苏易只有两个业务板块,一个是旅游,一个装饰装修。其中装饰装修包括了建材销售。苏易现在依然记得,当时年营收大约在一千五百万,而利润差不多在五百万左右。公司员工不到二十人。人均工资在一千左右,加上年底的奖金,人力资源成本每年大约四十万。
  后来公司扩大建材贸易业务,为一些政府重大项目提供钢材,当时出现过短期的资金缺口,苏易那是开始向银行贷款。记得在重组天河之前,因为一笔一百五十万的银行贷款出现逾期,当时给苏易担保的金东方的老板肖凯差点要和苏易你死我活。
  苏易重组天河集团的时候,并没有向银行贷款,而是以承担债务的形式,完成了天河集团的改制。虽然后来天河集团成了英业最大的一个包袱,但当时,通过天河集团的改制,苏易的英业集团成为榕市第一家重组国企的民营企业,而英业也因天河集团的改制有了国企背景。
  而在木江重组木江宾馆的时候,自己的英业集团与木江宾馆签订了重组协议,以木江宾馆改建装修的全部投入,换取木江宾馆51%的股份。而自己用这份重组协议和木江宾馆的装修预算在银行贷到了一千二百万。贷款主体是英业集团,抵押担保用的是木江宾馆50%的股权。
  那是苏易第一次用杠杆完成了公司的扩张。
  接下来,苏易大幅扩张。一切计划似乎都很合理,多元业态跨行业经营才是一个集团公司应该有的产业结构。这理念没毛病!
  苏易选择了工业地产,认为最终要有真正的实业才算走上正轨。借助在木江的人脉优势,以木江宾馆为平台,选择了在木江新建的工业区买了三十多亩土地,准备建厂房。苏易的规划是,再办一家生产实体,剩余的厂房用来出租。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仙人只想躺着 工业狂魔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我可不是文盲顶流 我真没想重生啊 重生之我要冲浪 火力为王 国民法医 明克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