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都市言情 / 风云来临的时候 / 第1节(1/2)

第1节(1/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城南外一条石阶上,有人上了坡,县城里人的人称这里为半坡。路口的坎下是条渓,溪水汇入城边的河水里,半夜里能听到过滩的河水发出的水响,头顶月亮的影子在水面上,便是眼前看的最清楚的一处地方。这条河绕过了这座城的一半,常古城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城,小的跟一个镇差不多。城中居住的都是做生意或有权势的人家。民房分散在坡脚或者山腰,黑夜里全是房屋的影子,却沉睡的很香。上坡的人是去县城五十里路外的丫窝山寨赶场,石阶两旁的房屋外传来狗吠声,他们没理会,赶着路,轻声说着话。
  
  附近的大深山里,同样有着像他们这样半夜赶路的人;挑的挑、背的背,挑的箩筐内还有跟着大人赶场来的孩童,孩童正在熟睡。猪獾、金鸡、獐子、白绵皮在扛着的扁担山悠晃,山里人用这些兽皮、药材和土特产,换取生意人手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布匹、金银首饰。赶场一路翻山越岭、穿村过寨一步步在靠近丫窝山场。
  丛山峻岭里藏卧的土匪经常在这里出没,每年丫窝山场会遇土匪劫场。丫窝山场场旺人多,物质丰富。甚至百里外的土匪也垂涎着丫窝山场,他们挎枪骑马,耀武扬威,心满意足后扬长而去。
  一九四七年六月初八赶丫窝山场,赶场是按“三、八”场这种时间去赶。
  生意人和赶场人最担心的就是土匪,在路上、场上会不会遇见土匪,出门前同家人提心吊胆的害怕着,然而,为了生活逢场还得去赶一回。
  丫窝山场:四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平地,住着有百来户人家;村边有一条小溪,溪水终年流着。住在这里的人,抬头看去便是开门见山;寨尾有块打坪场,是赶场人最集中的地方。家家户户的木房,屋檐挨着屋檐,绕坪场排列;寨口一条斜坡由青石板铺成,与寨尾的坪场通连。在斜坡两旁用青石垒起的屋基竖起的房屋,将大门侧面的屋壁建成柜台门面。清早,屋主人将一块块木板从木槽里拆开,门外摆出了要卖的货物,开始为今天的生意准备了。
  
  村口边有一口水井,井口用一块大青石盖着,一旁侧面空着,少水时用瓢舀;正面有一水槽,是青石凿成的,水旺时直接用水桶接。一位妇人在井边接水,水桶满了,拿起扁担,套上棕绳半蹲着挑上了肩。她一只手捏住套桶的绳,一只手搭在扁担上,扁担两头的水桶在他脚步移动下,稳稳地晃着。她从场上走过,场上已有人在忙着,妇人与他们打招呼说着话,她转弯去了场中的屋檐下,再上一小段石阶,在自己门外喊道:“雪春饭熟了吗?”,“哎”屋内一小姑娘在应他,从灶旁站起,走到水缸边,拿起盖水缸的木盖子,一只手拿着舀水的瓢说:“娘饭菜都熟了,挑水的人多吗?”妇人左手握住水桶棕绳这头,右手提起水桶底部,将水倒入水缸里,一边同女儿搭着话。
  
  妇人姓王名圆妹,小姑娘姓李名雪春,是王圆妹的小女儿。王圆妹的丈夫前年被土匪抓上山,不久传来话说他丈夫得病死了,害得王圆妹哭的死去活来。长女碧春在他爹去世那年,被常古城大财主张谦南的公子——张宏源看中,由丫窝山寨的财主黄大发做媒,去年春嫁到张家做了媳妇。从此,王圆妹守着小女雪春过日子,灰黄的头发一年四季盘结在脑后,端庄的五官让她那张瓜子脸显得天生丽质,饱满的胸部撑起身上白色土织布衣,偏瘦匀称的身段更让她显得妩媚动人。
  
  她顾不上吃早饭,在水桶边将做好的米豆腐用线划成颗粒。这线一头栓在水桶上,一头由王圆妹拉直,将在手掌上拿着的成块地米豆腐,划成了方形小颗粒,落入水桶由井水浸泡着,这样新鲜的米豆腐天热吃上消暑、清凉。她再将已做好的虾子米豆腐舀入另一只水桶内,浸入水桶中,这虾子米豆腐在夏天是赶场人的钟爱,它也只在夏天出现。虾子米豆腐是跟颗粒米豆腐一样,由大米浸泡一夜,第二天磨成浆再到烧了水的锅内煮熟,调上石灰水,雪白的米色变成了淡黄色。看到米黄色的米糊让人来了馋意,这时,在一个大盆上摆上筛子,将米糊舀入筛子内,用锅铲用力压,一颗颗虾状的米豆腐落入盛有井水的盆内,软软抖动的样子让人格外想吃。这米豆腐上场卖这小生意,是她家唯一的经济来源,米豆腐准备完后,她去洗香葱、刮姜皮,辣子粉昨晚她已准备好了,用茶油爆淋加盐炒好后,又香又脆,看到这油辣子食欲大增。将这些放在一个竹篮内,用白土织布盖好,她去灶上在锅里盛了碗饭,边吃边想起了大女儿碧春,本该在娘身边做女的,十六岁出了嫁。夏天到了,她最喜欢吃米豆腐,现在要吃上一碗难啊。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仙人只想躺着 工业狂魔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我可不是文盲顶流 我真没想重生啊 重生之我要冲浪 火力为王 国民法医 明克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