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历史军事 / 大明黄花梨 / 援朝第一功(1/4)

援朝第一功(1/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十八、
  刘子清乃刘廌之孙。文成公后人分支很多,在士、农、工、商百业均有所占,但绝迹于官场。到了刘子清这一代,虽颖悟绝伦,然性喜黄庭,平生无拘无束。他的时间大多用在了祖传《刘氏算书》的推演上,破解“象、数、理、占”玄理,通易经术数、乾坤八卦、阴阳五行、天地六合,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就连陪他一同学习的表弟张小云,也能卜吉凶、测福祸。
  刘子清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贪恋财富美色,却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不愿碌碌无为,虽没有入朝为官却为朝廷出过大力,立下不世之功,堪称大明万历朝第一高士,是一位非常务实的人。其实,人生在世莫不如此,谁说英雄只能生逢乱世?历史上那些怀有济世之心,并且能力非凡的高人大都这样,若有一肚子才华却派不上用场,就此终老林泉,岂能心甘?《刘氏算经》作为智慧谋略的精华,已成书一百多年了,它的内容及思想是否还可以用来指导今天的军事指挥和朝堂决策?同时也为了检测自己的学识水平及应用能力,刘子清在寻找能一试身手的机会。
  我们在这里要重点介绍一下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徐渭是绍兴府山阴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他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没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他坐了七年牢,终于借朱翊钧继位大赦天下之机,又得好友相助而终获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
  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徐渭已不再有什么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对国事的关注却从未因自己多舛的命运而有所改变。出狱后,他先在江浙一带游历,登山临水,结交了些诗画朋友,但他并不是真的要远离政治而放浪形骸。他也在寻找,找一个能让他将自己一生谋略可以传授之人。若说有缘,虽千里亦能相逢,此话一点不假。就在徐渭南游金陵时遇到了年轻的刘子清。这是万历元年的事,当时徐渭已经五十三岁了,而刘子清年仅十六。他年轻儒雅,一身儒装,眉宇间透着英气,谈吐中语出不凡,言辞常有易经策数,让徐渭另眼相看。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成公刘伯温后人。两人相谈甚是投机,刘子清接受的是世代家传的家学教育,通易经术数、乾坤八卦、阴阳五行、天地六合,各种兵书战策了然于胸,但这一切都还仅限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经实战检验。虽然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理论也需要实践来检验和提高。
  徐渭自幼生长于艰难坎坷的环境中,完全靠个人的聪颖好学和勤奋努力才有了一身本领。他是位机警敏感之人,自身沉浮、官场争斗和权利追逐,让他看透了世事无常和人生百态。在胡宗宪幕府掌文书期间,参与平倭大小数十战,每次都详细分析成败原因,检讨得失,并参与破敌方略,然后记录下战事经过。数年征战,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写出的文章堆积三尺。在狱中的七年,他系统的整理了自己参与的作战经验,更是针对大明兵士作战能力和特点,编成一套实战性极强的整兵书战策,后人称《徐渭兵法》。如今他出狱了,自由了,可在外人眼里,他却是个疯子。除了亲近的几位朋友外,别人都躲避他,连话也不敢和他说,更不要相信他有什么谋略了。徐渭的这本亘古未有的传奇兵法却无用武之地,也没人可以传授。难道自己的半生心血就这样带到棺材里去吗?他痛苦不已,终不愿放弃。他相信,老天是公道的,这天下学子中,必有一个人在等他。而苍天也真没有负他,遇到了刘子清让他喜出望外。他知道,这就是那个在等他的人,也是他要找的人。
热门推荐
征战天下之三国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混在皇宫假太监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我家院子可以去大明 一品布衣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重生之逆流人生 我的黄河我的城 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