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历史军事 / 大明首相 / 第三章 烫手山芋(2/2)

第三章 烫手山芋(2/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高拱打断魏学曾:“因为什么?因为这二十八年,做礼部尚书的不是高某!”他喝了口茶,继续说,“内政外交,国之大端。内政不修,外交不举,何以称治?而修内政、举外交,端赖人才。泱泱大国连区区几个通夷语之人都不作养,成什么话!”
  魏学曾苦笑道:“玄翁,这些年南倭北虏侵扰不止,天朝对外交往之事几乎禁绝,只要尚有通鞑靼语和倭语者,就足以应付。无人愿触及四夷馆考收事。”他偷偷瞥了高拱一眼,见他没有动怒,又加了一句,“玄翁,考收译字生,不是不该,是不敢!”
  高拱正翻阅文牍,听魏学曾说出“不敢”两个字,不禁一惊:“嘿嘿,怪哉此言!朝廷的衙门,办职守内该办之事,何来‘不敢’?”
  魏学曾解释道:“二十八年前考收译字生,因富豪凭借钱神,或钻刺官员,或买嘱权要,花钱请托,致考选不公,酿成舞弊大案。玄翁试想,若再办考收,请托、贿赂可免乎?任由请托钻谋,势必考选不公,惹出风波;若一概拒之,必有不近人情之诟,左右都是费力不讨好,谁愿惹此麻烦?”
  高拱用力摇了摇头,以深沉的语调道:“惟贯,为官之人都畏难避怨,不敢担当,必致国事日非!”他一拍书案,“事当为而不敢为,都是因为有私心!国法有在,果以公奉法,何怕之有?!”
  “玄翁所言,自是至理,然则……”魏学曾嗫嚅道。
  “惟贯,在我面前少说什么然则、但是之类的话,四夷馆考收之事,我不与你权衡办与不办,”高拱以严厉的口气说,“我只要你说如何办,何时办完!”
  魏学曾不再说话。高拱仰坐在高脚梨花木圈椅上,思忖片刻,缓和了语气:“惟贯,既然办考收会招惹麻烦,此事又不能不办,那就要思虑周详。我意要先立规矩:一、定资格,当从译字官世家子弟中考收;二、严保勘,报名者须有四夷馆教师作保;三、绝干请,把禁约公布于众,丑话说前头,凡说情者通以干请论,本部参劾;四、严考试,考试之日要严加搜检,封锁防范等。还有什么,详议报来。”
  “玄翁,容学曾再进一言,可否?”魏学曾以恳求的语调说。
  “说!”高拱一扬手道。
  “玄翁,不是学曾避烦畏难,而是为玄翁计。远的不说,就说十年内礼部的三位尚书,徐阶、袁炜、李春芳,他们做尚书时,不要说四夷馆考收事,即使礼部的部务,也甚少过问,精力都用于为皇上写青词了。”魏学曾环视室内,压低了声音,“以学曾观察,他们无心部务,却是一意讨皇上欢心。是故,无一例外都入阁拜相,可玄翁……”
  “不必再说!”高拱扬手制止道,“我明白,你不就是想说,凡事要为个人前程计吗?惟贯,做官是为国办事的,不能本末倒置:办事是为了升官。四夷馆考收事,一定要办!”
  话说到这个份上,魏学曾自知不能再劝下去了,一撸袖子:“既然玄翁意已决,那就办。”顿了顿,建言道,“未必由本部发动。我这就到都察院找一二御史,嘱托他们上本建言,皇上必批礼部题覆。届时,本部再将慎思熟议的方案报皇上御批,诸如严考试、绝干请等,依圣旨而行,不唯效力大增,且本部也减少压力。”
  高拱点点头,说:“只是,要赶紧办,不能拖来拖去!”
  魏学曾踌躇片刻,嘿嘿一笑:“玄翁,考试是仪制司的职掌,主客司不宜办吧?”
  高拱不悦道:“考试是该仪制司掌管,但四夷馆考收,关涉的是理藩、外交事务,一应事体,均由主客司办理,不准推诿!”
  魏学曾不敢再推脱,仿佛捧着烫手山芋,满脸苦楚。
  
热门推荐
征战天下之三国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混在皇宫假太监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我家院子可以去大明 一品布衣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重生之逆流人生 我的黄河我的城 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