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古代言情 / 山河自垂照 / 第1章 山河表里岁月悠(1/1)

第1章 山河表里岁月悠(1/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午时刚过,朝华苑里寂静无声。
  一群太监跪在正殿之外,听着刻漏声响起,有胆小的被吓了一个哆嗦。
  正殿内,两位阁老直挺挺地跪在地上。
  一只极精美的青花大瓶粉身碎骨地散在金砖地上,碎渣甚至割伤了一人的手。
  也不知过了许久,树影往东偏了一分,坐在御座上的男人终于说话了。
  “杨斋身为兵部尚书,老弱无力,昏聩无能,来人呀,把他的官袍扒了,让他给我从朝华苑滚到西华门。”
  “陛下!”两个阁老中年轻些的那个膝行两步,直接跪在了碎瓷上,“杨尚书这些年对大雍忠心耿耿,之前北伐西征他……”
  男人冷笑,他手里把玩着一根镶满了红宝的马鞭,声音里如凝寒霜:
  “从前?就是从前有了些许的功劳,就让你们这些老臣觉得能摆布了朕?”
  若是从前,李从渊已经低头请罪了,与陛下相处这些年他深知面前这位陛下性情乖戾暴躁,决不能在他的气头上拧着来。
  可他要是低了头,杨斋怎么办?
  堂堂阁老,为国为民了三十载,被人扒了官袍欺辱,甚至要“滚”出西苑,他清名何在?性命何在?
  “陛下,臣等绝无犯上之意,只是那逆贼赵勤仰叛乱未平,又有西南等地土人杀官造反,山东各地又生民乱,如今实在不是西征都尔本之时。”
  穿着一身大红色龙纹曳撒的赵肃睿一只脚踩在龙椅上,眯着眼看着软言规劝自己的李从渊。
  “不过是些逆贼小人作祟,朕就得搁置了西征一事?呵,咱们大雍朝开疆拓土之事功在千秋,就要为了这些人耽搁?岂不是趁了他们的心,如了他们的意?”
  “陛下……”
  “二狗,你脑袋上生的是一对摆设?还不来把杨斋给朕拖出去!”
  跪在外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立刻掀帘子进来,将杨斋往外拖。
  头戴官帽身穿大红团花圆领袍的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被几个太监死死架住扒去官袍。
  挣扎间,他头上的网巾被扯坏,花白的头发落了出来。
  他顾不上这些:
  “陛下,如今的大雍根本无力支撑您亲征西北的开支用度,您心中难道真的不知么?山东民乱税赋难收,太仆寺亏空过甚,军马难以齐备……您怎能为您一人之功置天下基业于不顾?!列位先帝在上,可能睁眼看看!”
  不用陛下吩咐,二狗就用东西堵住了杨斋的嘴。
  李从渊跪在地上,膝头的碎瓷几乎要嵌入血肉。
  大雍朝的昭德帝看了他一眼,又重看向手中的鞭子。
  杨斋的那些话,他充耳不闻。
  “李从渊,李尚书,赶紧选个能听了朕吩咐的兵部尚书,别耽误了朕西征。”
  “……是。”
  兵部尚书杨斋,终究没有如陛下吩咐的那般滚出西苑。
  这位耿介老臣跳入了太液池,拒绝了所有人的救助,最终让自己活活溺死在了夏日的池水中。
  此时,是昭德七年的六月。
  昭德六年十月,英郡王赵集渠私自入京藏身宁安伯府,宁安伯府谢凤安之妻沈氏出首告发,西厂在宁安伯府的暗道里还发现了上百斤的火药。
  同月,英郡王世子赵勤仰伙同广武卫指挥佥事冯右棋等人起兵造反。
  为了平乱,朝廷下令西南各部土人出兵,却因为军饷不齐和汉人对土人的镇压而又生叛乱。
  昭德六年冬,辽东暴雪,女真人趁机起兵,辽东都指挥使司应若迎战不及,只能闭城自守,昭德帝震怒,七十多岁的英国公应晟披挂上阵。
  昭德七年三月,女真之乱平定,当日夜晚,应晟猝死在帅旗之下。
  昭德七年五月,中原各地加征“护驾银”,山东登州等地百姓不堪其苦围攻府衙,朝廷认定其为暴民,擒杀数百人,五月末,山东七府百姓相继揭竿而起。
  杨斋的尸体被捞上岸的时候,朝华苑里仿佛无事发生。
  宫人太监都不敢在岸边逗留。
  一个穿着女官服饰的女子看着杨斋被人用草席裹起的尸身,轻轻叹了口气。
  “沈典仪,皇后娘娘找你过去。”
  “是。”
  沈时晴对着那尸首略一躬身,转身向着琼华殿走去。
  她揭发了谢氏与英郡王府的逆案,本是功臣,可因她是谢家妇,人们对她的贬损之言就如山如海,谢凤安被砍头那一日,还有无聊的酸儒做了纸扎的无头人放在了她的门前。
  为了护她安全,乐清大长公主便向皇后举荐她入宫为女官。
  现如今,人们都称她一声沈典仪。
  
热门推荐
农家小福女 吾家阿囡 花千变 妖女乱国 辞金枝 寒门大俗人 登堂入室 夫人被迫觅王侯 魏晋干饭人 洛九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