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架空历史 / 大宋泼皮 / 0009 杀人放火受招安(2/2)

0009 杀人放火受招安(2/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占山为王,然后静等朝廷招安。
  听上去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放在北宋就很合理了。
  老赵家得国不正,靠着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当了皇帝。所以赵老大当了皇帝后,担心这样的事情重演,便想出了一招杯酒释兵权。
  而招安这个法子,便是脱胎于杯酒释兵权,又吸取了前朝的经验。
  千万别小看招安,认为这是北宋朝廷软弱的表现,实际上招安法蕴含着大智慧。
  从古至今,但凡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农民会选择起义。
  而招安,则给了这些起义的农民活下去的希望。
  你们也别老想着打打杀杀了,首领给安排个官做,剩下的人给你们分几亩田地,不愿意种田也可以在城里安排一份工作。
  当官啊!
  光宗耀祖,萌荫后人。
  哪个农民不心动?
  就算你不心动,想着老子就要造反,但你能保证手下人不心动?
  保不准手下就把你杀了,转头自己接受招安。
  起义军的底层农民一看,有田种有活儿干,那还拼什么命。
  首领当了官,完成阶级跃升,手下人也有了活路,而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一场起义,皆大欢喜。
  并且,招安法不指针对农民起义军,还针对官员。
  纵观历史,农民起义能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官的知情不报。
  北宋则不会出现治下之所发生起义暴乱,官员为了仕途选择瞒而不报的情况。
  因为招安成功,对官员来说也是一项政绩,并且还能趁机捞钱。
  安置被招安的起义农民需要钱,所以北宋官员往往会夸大其次,故意把起义军往大了说,以此好向朝廷多要些安置费。
  宣和二年宋江起义之初,手下只有三十六名流寇,结果当地知州在上报朝廷时,却硬说是千人……
  现在,还看不起招安吗?
  北宋年间爆发了两百多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却没一个能成气候,就是因为招安法。
  唯一有些能耐的方腊,也被西军迅速扑灭。
  当然,招安也并非没有坏处。
  杀人放火受招安,不少人抱着这个心思煽动农民起义。
  以至于民间流传着一句戏言:“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
  北宋167年的历史中,光是农民起义就爆发了238起,平均每年1.4次。
  要说这其中没有招安的影响,鬼都不信。
  古时的阶级跃升难如登天,像韩桢这样的泼皮身份想混个官身,也就只有招安这一条捷径。
  难不成指望他去科举?
  得了吧。
  后世语文都才勉强及格,让他去背四书五经,这TM不是难为我胖虎吗?
  至于从军,先不提宋朝武人地位低下,就现在军队这副德行,还不如当泼皮呢。
  韩桢不是官迷,他只想尽量活的好一些。
  可在这个时代,没个官身就注定处处受压迫。
  沉思良久,韩桢决定干了!
  当然,占山为王这种事不能急,得好好筹划筹划。
  不是说三五个人随便占一座山,官府就会来招安,真要是这样,官府理都不会理。
  起码你得搞出点声势,比如攻打县城。
  等到吸引了官府的注意之后,还得扛住一到两次官兵的围剿。
  完成以上步骤,才有可能触发隐藏任务,招安。
  另外,招安也是有档次之分的。
  声势越浩大,手下人越多,官府招安时开出的条件就越好。
  最后,还得做好两手打算,招安了固然最好,万一官府不招安怎么办?
  
热门推荐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神话版三国 黜龙 终宋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父可敌国 玄德 唐人的餐桌 家父汉高祖 北宋穿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