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哈!原来公子是想打听侬家身世。”
张师师笑靥如花,很快换上一抹凄婉神色,哀怨地给自己倒了一杯上等的绍兴黄酒,给柳铭章讲述了一个离奇曲折的悲惨故事。
话说十八年前,正是辽国萧太后遣派萧挞览南下侵宋的当口,挞览将二十万兵马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澶州。
边境邸报一日五至,宋廷朝野震动,当时朝中大臣纷纷劝说真宗皇帝迁都,唯有寇准坚持御驾亲征。
可是没有人知道,萧挞览之所以能以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宋地上千里,皆是因为黄河以北州府的知州、同知闻风而逃。
直到澶州一位张姓通判在两位顶头上司相继落跑的情况下,坚持组织军民抵抗,才堪堪将辽军挡在了澶州以北。
不过很快就有坊间传言有说,这位张姓通判大人当时刚好妻子临盆,是不便远徙才留在当地组织军民抵抗辽人。
但不管怎么说都好,张大人确实没有辱没国体,也没有给朝廷发第六封求救邸报,而是倾尽全力协助武将据关而守,最终等来了真宗皇帝的御驾亲征。
张大人之所以深信援军一定会到,是因为他的长侄当时在大宋禁军威虎营任职,闻得参知大人寇准一力主战,这便更加坚定地鼓舞军心。
那一战中,张大人的侄儿异常神勇,操持着一张三弓床弩将骑在战马上的辽军主帅一箭射杀,才解了澶州之围,还促使两国签订了“檀渊之盟”。
只不过萧太后痛失爱将,在“檀渊之盟”签订过程中屡次扬言要开战复仇,导致盟约签署的过程进展缓慢。
最后宰相王钦若向真宗皇帝提出建议,可以将张大人三族尽数夷灭以平息萧太后的怒火。
这条建议被真宗皇帝采纳,这才使“檀渊之盟”顺利签署,最终大宋每年需向辽国献白银十万两,以及绢布二十万匹,是为“岁币”。
可怜张通判和张军头两家人,为保国家鞠躬尽瘁,最终竟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而且王钦若为保全真宗皇帝的仁爱之名,竟动用宰相权力,全力阻挠修国史的官员写下记录。
后来每有说书人说起这段,都不免感叹: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得知张通判含冤被赐了自尽,张夫人在产下一女后因忧思过度而不治,最终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娃。
只是张通判一家尚未给不足百日的女孩取名,父母亲便已神魂西去,独留她一人在这世间孤苦无依。
副相寇准闻知此事后向真宗皇帝进言,言辞激烈地为国家忠臣据理力争。
奈何事情已成定局,寇准心知再难让真宗皇帝收回成命,只能暗中照拂张军头和张通判两家人的遗孤。
原本一切都在寇准的照拂下慢慢好转。
只可惜在两年后,以王钦若为首的主和派全力构陷寇准,使其被迫辞去相位,左迁陕州任知州。
寇准知道自己此一去便再难照拂张通判和张军头的儿女,只能留下了大笔的银钱给两家人后,自己独自走上了去往陕州的路。
他这一走,时间一晃便过了十三年。
直到天禧三年,王钦若辞去相位,和他一样包藏祸心的丁谓认为自身威望不足,这才向寇准发出了邀请,希望寇准能回到朝廷担任宰相,这样有利于他的势力发展。
对于这样不怀好意的邀请,寇准门人左右都劝其称病不去,认为丁谓是要借寇准名望,当做他甩开最强竞争者吕夷简进而夺取相位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