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石榴湾 / 第三章 首文化和他的父亲(1/4)

第三章 首文化和他的父亲(1/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牛头山铅锌矿曾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近万名工人及他们的家属在这里繁衍生息着。这里有子弟学校,有粮店,有商店,有医院——曾经是山区村民羡慕的地方。附近农村的姑娘们担些自留地里的蔬菜瓜果,鸡蛋红薯到这里来赶早市,她们看见那些穿着干净整洁,白白净净,浑身散发着香水味的旷工家属,心里很是羡慕。
  矿工生活区旁有个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村子里有个叫周枣花的姑娘长得如出水芙蓉,水灵漂亮。六十年代矿里每周的星期六都要放电影,大礼堂前面有一片开阔地,电影机通过礼堂的小窗户,投射到挂在礼堂前面的幕布上。每个星期六,周枣花便会与村里另外几位姑娘早早地洗了澡,换了衣服结伴着去看电影。她们周围总会有几个年轻工人,开始是大胆看过来,后来大声说话引她们搭讪,她们也不搭理,只是用手掩了口吃吃的笑,再后来几个年轻工人便拿了凳子来请她们坐,半年后周枣花嫁给了一个叫首之焕的年轻工人。第二年,周枣花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首文化。
  六十年代初,首文化没上几天课,小小年纪竟然也学会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
  矿里没有初中,首文化小学毕业后,只能去芙蓉镇中学读书。只读了一年就被学校开除了。原因是经常打架和旷课。他爹拿他没办法,“唉——唉”地叹气。首文化不读书,整天在社会上游荡,他爹生怕他闯祸,于是送他到了常林县老家交给在县城一中当语文老师的叔叔。在他叔叔的管教下读到了高中毕业。也许是受叔叔的影响,他特别偏爱语文。看了很多的文学名著。参加高考时却因数、理、化成绩太差而没能考上大学。刚满十八岁那年他回到了牛头山。俗话说“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首文化满以为回矿里能顶替他爸的职在矿里当名工人。没想到正遇上改革开放,企业改制。矿里欠银行很多钱处在半停产状态,首文化成了待业人员。周枣花和首文化原来本是农村户口,前几年矿里领导为了照顾老工人,为周枣花和首文化办了‘农转非’——那时候,中国人有吃农村粮和吃国家粮之分。能吃上国家粮那确是国家的恩赐,无论是天灾人祸,一吃上国家粮每个月都有几十斤大米的配额。虽然每斤要收一毛三分钱,但按当时的物价却相当于白给。吃农村粮要想成为吃国家粮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可又谁能想道呢,首文化和周枣花办‘农转非’还不到一年,国家取消了粮食配额政策,城市人购买粮食一律按市场价。大米的价格一下涨到一元多一斤。粮食涨价,猪肉、蔬菜也跟着涨。周枣花和首文化那份地没有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只能靠首之焕一人的工资维持。那份艰难就可想而知了。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首之焕想起那次‘农转非’连肠子都悔清了。没办法,首文化去芙蓉镇找了份事做。后来与矿里的几个待业子弟去了广东。去广东的几年,回来过几次,拿了些钱给父母。等他一九九七年回家的时候。首文化在众人的眼里已经不是那个羁骜不驯,只会耍横的犟小子了,高高的个子,干净清爽的平头,轮廓分明的脸上常挂着微笑。他说话礼貌和气,见了长辈,同学,也会先打个招呼。然后递过来一支烟。更加使人迷惑的是,他这次是开着小车带着手机来的。那时候的手机却是稀罕物,拿手机的都被叫作大款,那是身份的象征。穿着也讲究。还学会了吸烟,而且吸的都是那种高档烟。据有些人说还给了父母一大笔钱。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