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都市言情 / 秋葵老屋 / 十二(1/2)

十二(1/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慧英算是个精明的人,但也没有买房,但不能算是瞎子和瘸子。她是有苦衷的,而且,可能将和秋茹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还是先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公社下通知给高寨大队大李庄和小高庄一个上大学的推荐名额。赵惠英知道后,第一个先告诉了沈吉庆;然后,找大队党支部书记,要求推荐沈吉庆,结果还真让沈吉庆上了大学。后来,淮南招工,赵惠英就找姐姐秋葵帮忙,要求推荐她上淮南,这样可以缩小与吉庆哥的距离。凡是有利益的事,总是先替自己着想。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在集体户里,她们三个住在一起。林秋葵负责外部,屋前开个菜园,种些蔬菜、萝卜、扁豆之类;屋后自留地里,种些花生、大豆、棉花之类,刨晒红薯、收割黄豆、打高粱面、准备口粮等,都是林秋葵为主。每天买菜、洗菜、做饭、打水和收拾屋子都是林秋茹为主,赵慧英最多搭把手,而她喜欢唱唱歌、编织编织毛衣之类。有时喜欢贪小便宜、掰人家自留地的小玉米、摘别人家的棉花,更有甚者,追逐邻村的小鸡,结果被狗咬了,还是林秋葵送赵慧英去公社卫生院包扎。林秋茹有时看不下去,林秋葵总是劝林秋茹忍住。特别是沈吉庆来看赵慧英,更要热情相待。后来,陆陆续续有招工,林秋葵总是谦让,而等集体户大家都走后,才考虑姊妹俩自己的未来。林秋葵常说,我们和姚姨、七妈比比,我们幸福多了。集体户的知青们对林秋葵姐妹很尊重,即便到了上海,大家还保持着峥嵘岁月时期的插队友谊。不久,街道招工,姐姐让林秋茹去了街道缝纫组;而自己经过努力,才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而汪文华已是外国语学院的三年级学生了。
  林秋葵和汪文华在读书的时候,沈吉庆已从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进入手工业局所属服装研究所工作。后被宁波一家民营企业看中,跳槽当了副总,帮助设计“猎人”牌男士系列服装并自创品牌,很受欢迎。从而,获得不少经济效益。赵惠英也从淮南针织厂调回上海,进入公司。与林秋葵、林秋茹姐妹接触更紧密了。但由于农村的一段渊源,林秋茹在与赵慧英的交往中,还是保持距离,敬而远之。姐姐和汪文华去日本以后,林秋茹与赵慧英的接触渐行渐远了。但,赵慧英的五十岁生日聚会,又将林秋茹一家的命运拴在一起了。
  大李庄和小高庄的知青们回到上海后,几乎每隔一、二年都要相聚一次,互相交流情况,彼此增进感情。赵慧英几乎每次都参加,但自己没有请过别人。可这次自己五十岁的生日,却与往常不一样,居然自己打电话,给每一位在沪的同学或室友;同时,还书面通知,请大家务必在2002年三月春风、这一天晚上五时三十分,出席在衡山宾馆举办的“赵慧英小姐生日答谢宴会。”受到通知后,大家觉得奇怪。特别是林秋茹觉得是否搞错了,铁公鸡还能拔毛?于是,便打电话给沈吉庆核对,竟然没错。沈吉庆这时已任深圳分公司的总经理。
  “秋茹啊,这是慧英的诚意啊,这么多年,也没好好请你们,这次要好好聚一聚,你一定要来啊。要把彤彤也带上,上山下乡也已三十周年了,我们的下一代还没见过面?不应该啊。秋茹,无论如何给个面子!”沈吉庆很诚恳。
  说得这么诚恳,秋茹也不好意思。的确没想到时间过得很快,上山下乡已是三十年了。而且,这次是赵慧英夫妇亲自出面,自己再退却,有点却之不恭了。没过两天,姐姐给彤彤发了个邮件,说自己没时间回上海参加同事的聚会了,自己在美国挑了个礼物,会寄到家里。到时,帮助代收一下,请转交给赵慧英。竟然也请了美国的姐姐,林秋茹决定不推辞了,而且,也带上女儿彤彤!
  赵慧英这次请客,绝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铁公鸡拔毛,的确是是有意图的。一是这么多年没请过大家,确实过意不去,当初是自己家庭困难,没请过人家。现在条件这么好,不请人家。与沈吉庆的身份不符;二是上山下乡三十周年了,大家也该聚一聚,特别是下一代也该见见面;三是沈吉庆晋升老总也应该庆贺一下;四是儿子沈立新也该与大家见见面,平常在华东师大艺术系读博士,没时间找对象,这也是个机会,也不要轻易错过。再说,人家也不可能是空手的。精明的赵慧英算盘的确打的太精细了,不愧为铁算盘。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仙人只想躺着 工业狂魔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我可不是文盲顶流 我真没想重生啊 重生之我要冲浪 火力为王 国民法医 明克街13号